昏倒了!
住在這裡這麼久了,竟然聽到房東說不能住了!
無奈,只好搬家!
所以近日這裡不會更新,一切等新家搬好!
將會搬到PIXNET!
最近更新都會在以上喔!
打包行李去!
pixnet的blog在這喔!
http://rita0325.pixnet.net/blog
昏倒了!
住在這裡這麼久了,竟然聽到房東說不能住了!
無奈,只好搬家!
所以近日這裡不會更新,一切等新家搬好!
將會搬到PIXNET!
最近更新都會在以上喔!
打包行李去!
pixnet的blog在這喔!
http://rita0325.pixnet.net/blog
最近以龜速的速度在整理愛書~
每拍照一本,就一直捨不得的翻閱~
好像在準備與他們道別一般~不捨呢~
日書中,特別偏愛早期的期刊~
這兩套書,是我愛書中的其中兩項偏愛的~
因為,一本期刊裡面:囊括了好多的項目!
可以滿足我這種,什麼都想要試一試的貪心手做人~
因為拍賣中,無法分享很多讓大家看~
特別多拍了一點,在這兩本書中~
我的愛書~
cotton friend NO.6
別冊私の 部屋 vol.34
日書好像都很喜歡玩絕版~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才讓我瘋狂收集~
而且,每次翻都超捨不得!
誇張得是,這兩本書,剛才在整理時,發現~
自己竟然連紙型都還沒有拆呢!
就是喜歡!!
最近老是在想一件事~
除了自己的空間越來越不夠以外,我的書櫃,早已經滿滿滿~
正常我的書喜歡直放,但無奈,空間早已不夠!
只好也橫放,這樣的情況,早已佔據了我的整個書櫃!
(我的書櫃罷佔了家裡面的一面牆喔,不誇張,竟然已經放不下了)
早就知道自己的書很多,但是還是愛買~
像這樣的情形,總共約有15格左右~
可見,我的書簡直就快要溢出來~
為了救我的書櫃,避免他變形,還是該繼續保留我的愛書!
這樣的念頭糾纏在心中,已經很久~
不斷的掙扎!
好吧~
為了讓我有繼續拜書的經費,所以,決定割愛了!
這幾天會陸續拍照,你知道我有什麼類型的書嗎?
看我愛玩得東西就知道~
舉凡:鄉村娃娃,拼布,木工,雜貨
唉~無一倖免!
心痛阿~
敬請鎖定,在我還沒變心以前!!
好文分享~
有一天在朋友家,她念國二的兒子正好放學回來。他看到我們並未打招呼,也沒喊他媽媽,便直接穿過客廳進去裡面。朋友有點尷尬,就先跟他說話:「你回來了?今天課上得還好嗎?」孩子還是不答腔,自顧自的進了房間。很奇怪的是,我聽到鎖門的聲音。我驚愕的望著朋友,她自我解嘲的說:「唉!現在孩子都是這樣。」我很不以為然,這不是理由,因為也有孩子不是這樣。這是沒有禮貌,這孩子被寵壞了。
我小時候放學回家是先要去喊母親,說:「媽,我回來了。」然後看今天家中有什麼事需要做。母親說家是大家的,所以家事要大家做;長輩走進房間,小輩要站起來,不可以大剌剌坐在椅子上不動;別人跟我們說話,不論是誰,都要很有禮貌的回答,她不要別人說她的孩子沒有家教。母親的這些要求後來變成我們出社會後待人接物的態度,也真的讓我體會到「有禮走天下」這句話。
其實,在文明社會中,有問有答是基本禮貌。晚輩對長輩怎麼可以愛理不理,高興才回答、不高興就不回答呢?杜威說:生活即教育。「禮貌」是一個需要從小、從生活中教的習慣,它直接儲存在大腦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哪怕這孩子將來得了失憶症,他小時候學的習慣並沒有丟掉。父母不可以推諉掉這個教養的責任。
後來跟學生談起這件事。一個學生說:「大人也是一樣呀!我們跟父母講話,他們也是愛理不理的。」另一個說:「我爸從來都不曾正眼看著我說話。」還有一個說:「我們才不敢回答,每次回答都被老師說強辯,反而挨打。」我才明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是大人說話也不客氣,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我想起曾接過一通電話:「喂,你是那個洪什麼嗎?有人託我帶東西給你。」原來我妹妹在美國的學校教書,把他們多的英文書託人帶回來捐到山地去。這人很熱心,但是很沒有禮貌;還有一次在宴會上,坐我旁邊的企業家飯後端起茶來咕嚕咕嚕的漱口,然後吞下去。剎時,我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這行為只可在洗手間做,不可在餐桌上做。報上有讀者投書說:幾十個學生下公車,卻沒有一個人跟司機說「謝謝」,我們社會怎麼進步到連這些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了呢?
「禮」是社會運轉的潤滑劑;無禮,社會就會充滿暴戾之氣。現在的孩子在家中父母無暇教,到學校又忙著學那些出社會後用不到的方程式,使得真正該學的沒有時間學。其實我們中學課程教太多太深的知識,中學的教育應該是通才教育。因為大部分的人不需要高深的學問才能就業,但是他一定要有普通常識和進退應對的禮貌,事業才會順利。
教育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就請學校從禮貌開始教起吧!
本文引用自: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346
作者:施君蘭整理 出處:天下雜誌第304期
閱讀是脫離貧窮、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才會有效?一起來看看洪蘭怎麼看待閱讀...
主動的學習才有用。如果不想學習,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
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大約都是六.五~六.七%左右,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這是基因的關係,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比方說愛因斯坦、愛迪生。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大家說,當時幸好有他媽媽,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字不會拼、寫錯了,就重寫十個、一百個,把時間都拿去補強,把不會的變好,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
教育的觀念在改。大腦是有限的資源,它如果這方面好,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在高科技的社會,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科技整合、團隊合作,就會成就一番事業。
另一位是李光耀。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讓大家非常驚訝。為什麼願意說出來?他說,「新加坡小國小民,沒有自然資源,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情形一模一樣。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
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比方說「天、天花、天花板」,只要加一個字,全部改變。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不管學什麼,閱讀是根本。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他根本沒辦法斷詞。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
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過去對於中風,左腦受傷右邊癱掉的病人,我們會說,你要學用左手吃飯、穿衣服,但現在我們把左手綁起來,強迫他右手動。為什麼?若你沒有主動要動,神經就沒辦法再連在一起。這也是為何孩子若不主動要學,怎麼教也沒有用。
去年十二月,一位音樂家在中正紀念堂開音樂會,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家。二十六歲時,手發生病變。他曾經非常沮喪,但醫生告訴他,這是可以再來過的。經過六年復健,他重新登上舞台。
外在的需求隨時改變內在的組織,這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讓我們知道,教育是有用的。
為何主動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德國的實驗發現,學習一定要很早開始,腦部這塊區塊才會愈來愈大。過了青春期,就算每天練八小時也沒用。這曾引起歐洲父母的恐慌,那小孩不是要從週一補習到週六?但後來經過實驗發現,只有自願主動學習,學習的區塊才會變大,對腦神經連結的密度才有幫助。被動是沒有用的。
習慣養成了很難改。因為一個神經連成了,要五年才會鬆掉。這就像買布做成衣,如果做壞了要改,是改不好的,最後只能把布丟掉,做一塊新的。這說明了為何小時候家教這麼重要,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對。
說話是個本能,閱讀是個習慣,後天的習慣就要培養,若沒有從小好好培養,神經沒有連起來,長大就來不及了。
還有像開車。你會發現,到人家工廠參觀,坐三次車都不認得路,但自己開過一次,就會了。可見主動學習,才會有效。
經驗有個缺點,要靠時間換取。但我們不能經驗到世上所有的東西,只好透過閱讀,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
我讀穆桂英的故事給小孩聽,講到最精彩時說,不能再讀了,地板還沒擦。小孩立刻說,你讀你讀,我幫你擦地板,他覺得這樣很值得,這也說明了動機的重要。
卡森(Ben Carson)是底特律做腦部皮質切除手術最多的醫生。他住在貧民區,有一天,他媽媽一指關了電視說,我到中產階級人家幫傭,發現別人有書,我們沒有。她強拉他上車,把他丟在最遠的圖書館。多年後卡森成為名醫重遊故地,發現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一半在街角要錢。他非常感慨,「當年母親那根手指頭。改變了我的一生。」
城鄉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開書,就會打開一個世界。城鄉差距一定要靠閱讀改變,這是我看到閱讀對教育,最重要的一點。
本文引用自: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148
在網路上聽到了這首歌~
好有意義ㄋ!
可是去哪找這首歌,有CD嗎?
有誰知道呢?
請大家幫忙,大姊家的小狗走失了~
小不點在6/11日下午約4:30左右因為地下室的黃金-鬆餅衝上來導致門沒關,跑出去了
地點在新竹縣新豐鄉村潤泰街接近S&D咖啡的地方走失
公的
希望那位善心人士看到與我聯絡 電話為 0910638335 0956099792
非常感謝!!
爸爸的手好像一直都很巧~
好像什麼東西都難不倒他~
小時候,看他捏麵人,可以捏出各種卡通人物,還有西遊記等,舉凡想的出來的,都逃不過他的巧手。
(現在總是在想,應該紙黏土就找他來學好了)
刻印,純手工,前陣子每個孫子呢,每個人都有一個爺爺親手刻的禮物呢。
(對阿,現在不是也在流行刻印ㄇ?嘻嘻)
毛筆,小時候家裡因為做生意,廣告POP就交給他了~
現在,他退休了,而他呢~
拿起了畫筆,又開始了新的創作~
每每畫出的作品,總是令我們這些晚輩自嘆不如~
這次,我終於忍不住了,來個老王賣瓜囉~
可是真的很強呢~
沒有特別去敗過什麼師,就可以畫得這麼傳神~
真希望,我也有遺傳到這樣的基因呢~
我也好想住在這裡唷~
超夢幻的童話屋~
每年的十月最後一天是美國的萬聖節,眾鬼出巡的日子。這屋子歪歪斜斜,看起來真是陰森恐怖啊!是哪裡的鬼屋呢?
其實不是喔,是精心製作的小屋,可以放在後院,或是擺在家裡觀賞,算是大人的玩具屋,造型變化萬千,這個像是依附大樹的茶壺屋。
這個看起來也是由一根大樹幹雕刻而成,大約有三呎高。
這棟茅草小屋比較小巧。
這個就超可愛啦,很像童話王國裡仙女住的地方。
也有符合聖誕節的房子,上網看到喜歡的造型可以訂購,從小到可以擺桌上,大到可以放後院當愛犬的小屋都有,因為是純手工,所以不會完全一樣,但絕對是非常獨特、散發童心的藝術品喔。
曾經,光著腳ㄚ,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恣意奔跑!
曾經,度過,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後來,穿著高跟鞋,在灰色辦公室,忙碌行走,為的是,眼前堆積如山的工作!
後來,活在,只要老闆說不可以,就算我喜歡也不能做!
這是人生?!
一切都不停的轉變!
而我們也為了生活,不斷的改變!
但內心總是有一個越來越微弱的聲音,再說著!
渴望~自由!!
一直以來,我總是這樣不喜受拘束。
可是,偏偏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老是被種種的枷鎖束縛。
於是,我縱容內心的"Freedom"聲音越來越大。
甚至還拿起旗幟幫他助陣!
我希望,活得更自己。
這是,我與姊妹們的心聲!
可是,卻擁有太多的無奈。
於是,我們決定讓一顆小小種子,試著萌芽。
也許他不能成為大樹,但是,我們只希望他可以任意伸展臂彎,做著美夢。
我們老是在尋覓!
我們總是在挖掘!
這天,我們終於決定,開個小小攤位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ritashare)
(前往我們的拍賣請按賣場)!
這個賣場不大~
他只是賣賣雜貨!
他只是賣賣手作!
他只是賣賣書籍!
他只是賣賣材料!
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讓自由更自由!
最近很忙!
有很多事情在手邊等著要做!
畫好了兩張椅子,現在進行的是:
這張圖,看得出來我在做什麼ㄇ?
哈哈,這真是名副其實的塗鴉~
這是打底稿喔~
還在努力進行中~
另外一件事,就是這個囉~
當然就是小小朋友的年度大事囉~
萬聖節囉~
知道我要做什麼ㄇ?
這是我準備的材料,呵呵!
還有氣球一顆!
想要知道我做什麼ㄇ?
忍耐點,快完成了!
希望,兒子看到會很開心~
另外,其實讓我開心的是,最近老是忙不完!
其實一直陸陸續續有案子,老實說,我獲利的不多!
但是,我開心的是,我做出來的東西,讓收到的人喜歡!
這就是我想要得!
而且,今天還有一個小插曲!
竟然有建商來找我,請我畫他們的社區!
這就是開心,也許沒多少錢,但是,受到人家的肯定,是一件很棒的事!
此為轉載文章~
文長,慢慢看囉~
21、坐上大龍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增強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機能對多動和身體協調不佳的孩子有較大的幫助。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坐在大龍球上,指導者可以放手,只要協助保持大龍球的穩定即可,鼓勵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躍動。孩子要作前後、左右搖晃時,指導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雙手,以協助孩子保持身體的平衡。
22.治療球—坐姿動作;(2-3)
訓練目的:平衡調整力、保護反應、肌力、協調、速度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于治療球上雙腳分開自然垂下,雙手扶於球上或腿上, (1)保持放鬆做動作(絕不可在肌肉僵直狀態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難度設置: (1)移動治療球;(2)彈動身體並移動治療球;(3)主動移動或彈動; (4)平衡及保護反應之誘發;(5)用兩手交互拍球;(6)用兩腳的腳跟交互踢球。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
23. 跳起並接觸懸挂著的物件10次;(2-3)
訓練目的:腿部、膝蓋運動能力及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躍時可及的地方懸挂一個玩具(氣球或會彈跳的玩具),鼓勵孩子跳躍並伸手觸摸該玩具。
難度設置:A 懸挂物開始時挂得稍低一點,讓孩子容易觸到;B 孩子掌握了這一技能後,把懸挂物稍微挂高,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彈跳起來。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體的力量,可先用雙手扶著他/她的腋下,幫助他/她練習彈跳;2 通過跳彈床和在床墊上跳躍來掌握彈跳;3 給予鼓勵和獎勵來促進孩子練習的興趣。
ㄈ25. 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左右遠的大盒子中;(2-3)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學習向著目標抛擲物件。
訓練要求:能連續5此把豆袋或類似的玩具扔進1米距離外的大盒子中。
難度設置:A開始時把距離設短一點,如只要求兒童站在距離大盒子一步或兩步的距離;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C逐漸地把大盒子換成小一點的盒子。
幫助給予:A手把手地幫助孩子投擲;B 只是在孩子姿勢錯誤時才給予幫助。
26. 互動式投籃:(3-4)
訓練目的:手臂運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增進與人互動的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及孩子輪流投籃;家長投完後把球撿起來給孩子投。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27. 一步1級上、下樓梯;(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個階梯,連續上或下樓梯。
難度設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後面,伸出雙臂或雙手的拇指,讓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樓梯;B 成人將左手手臂或拇指擡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則在孩子右側腰間的位置,讓孩子在攙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樓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攙扶孩子上、下樓梯;D 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
幫助給予:A 雙手(或拇指)擡高給予協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給予協助;C 單手(拇指)給予協助;D 撤消所有協助。
28. 雙腳輪流跨過15釐米高的繩;(3-4)
訓練目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離地15CM高,讓孩子雙腳輪流擡高跨過繩子。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1 用姿勢示意孩子如何擡腿跨過繩子,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擡高跨繩;2 要時時口頭提醒孩子注意腳下的繩子,避免絆倒;3 建議用有彈性的圓形橡皮繩。
29. 自己上、下小三輪車;(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0. 雙腳原地跳;(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1. 雙腳一齊從最後一級樓梯跳下;(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2. 扶物能單腳站立5秒;(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扶著椅子或家長手握的棒子單腳站立約5秒。
難度設置及幫助給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雙手扶著椅子的靠背,提起孩子的一條腿懸空約5秒,然後放下。過程中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怎麽做,如:“擡腿!”、“放下!”B 讓孩子自己嘗試5秒內(可用數數提醒他/她)不要把腳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後,改用棒子。家長雙手握住棒的兩端,孩子則抓住中間重復以上步驟。
33. 踏小三輪車轉彎避開障礙物;(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4. 能跳過5釐米高的繩;(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5. 在10釐米寬2米長的地面線條上走保持身體平衡;(3-4)
訓練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訓練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膠粘一條2米長10釐米寬的線條讓孩子在線條上走。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走一半的距離,允許偶爾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儘量不要走出界外。
幫助給予:1 訓練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著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腳下的線條,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訓練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導孩子走,但不給予身體協助;3 讓孩子自己嘗試獨自走。
36. 單腳原地跳;(3-4)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37. 能學青蛙跳20釐米的距離10次;(3-4)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在地板貼兩條平衡線,成人給孩子示範如何做青蛙跳幾次,然後指導孩子模仿。
難度設置:A 開始時,線段間的距離應該短一點,讓孩子容易達標;B 如果孩子不願意合作,可引入食物獎勵的辦法,把獎勵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線條上,孩子跳到線上就獎勵;C 逐漸地把線段間的距離增大。
幫助給予:1 身體協助;2 每一難度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都要及時給予身體或口頭上的指導,重復示範並注意提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38. 做一連串手部和腿部動作時能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身體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動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難度設置:A 選擇簡單一點的動作;B 選擇較爲複雜的動作,包括彈跳、跳躍等動作。
幫助給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時才給予扶持;2 在孩子前後方均鋪上墊子,孩子跌倒後鼓勵他/她自己起來繼續練習。
39. 能左右腿交替倒著鑽過呼啦圈;(3-4)
訓練目的:雙腳的協調能力及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訓練者拿著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後,鼓勵孩子左右腿交替著向後移入呼啦圈內。
難度設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著孩子完成動作,並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調低一點;B 逐漸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嘗試著完成動作,只在有必要時給予幫助。
幫助給予:1 足夠的身體協助;2 必要的身體協助;3 偶爾的身體協助。
40. 能來回滾動身體;(4-5)
訓練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體的控制能力及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墊子上或在床墊上從一端翻滾到另外一端。
難度設置:A 在訓練者的身體協助下進行翻滾;B 自己控制身體進行翻滾。
幫助給予:1 給予大量的身體協助和口頭提示,讓孩子從訓練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及翻動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時給予身體協助;3 確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傷。
41. 轉椅遊戲;(3-4)
訓練目的:調節中心與平衡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速度逐漸加快。
難度設置:A開始時爲避免孩子緊張,可讓其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習慣後要求其兩手自然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
幫助給予:
42. 做5次前滾翻;(4-5)
訓練目的:增進協調、平衡能力,刺激本體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模仿成人連續做5次前滾翻的動作。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連續做5次,並要求孩子在動作過程中身體儘量保持直線。
幫助給予:1 開始時要全程給予身體協助,並用語言鼓勵孩子嘗試;2 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43.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約2米外的目的地而44. 乒乓球不45. 掉下來;(4-5)
訓練目的:增進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強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嘗試先給孩子一個立方體的積木在距離極短的兩張桌子間傳送,讓孩子便於操作;B 用不粘膠在地上貼兩條平衡線;C 改用乒乓球嘗試;D 按照預設距離訓練。
幫助給予:1 爲提高孩子的興趣,建議開始時成人和孩子一起參與遊戲;2 孩子的技巧熟練後,鼓勵孩子和其他孩子進行競賽。
46. 能走完1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4-5)
訓練目的: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增進動作企畫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
難度設置:A 開始時只設置2-3個障礙物(跨過玩具、繞過椅子、爬過桌子)。 B 設置5個障礙物,引入獎勵物。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先做示範,然後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要有及時、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2 鼓勵孩子自己做,並給予適當的提示;3 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
47. 能用腳尖站立10次,48. 每次站立3秒鐘;(4-5)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腳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
難度設置:A 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B 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
幫助給予:1 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挂一獎勵物,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2 給孩子數數,讓他/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
49. 能在20釐米寬,50. 10釐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51. 保持平衡;(3-4)
訓練目的: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
難度設置:A 只走一半的距離;B 走完全程;C 單手持物走;D 雙手持物走。
幫助給予:1 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並跟在孩子後邊走,給予身體協助,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時拉著他/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3 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
最近大家都害怕趕流行~
聞流感色變,所以,待在家裡與戶外開放空間的時間變多了~
在網路上找到了這篇文章,覺得不錯~
有空大家一塊帶小孩玩玩吧~
1y11m去看軍機唷~
1. 與別人玩接球遊戲;(1-2)
訓練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運動能力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家長把球遞給兒童,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家長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長把球伸向孩子,鼓勵他/她伸手來接球。C當孩子主動把球給家長時,家長應該說“謝謝”。
幫助給予:如果孩子沒有接球、給球的主動性,請另外一位成人給予身體指導,直到孩子開始有主動接、給球的意識,逐漸地撤銷給予的幫助。
2. 能抓著滾動的球,
3. 並把它推回去;(1-2)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家長與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兩端,家長把球推給孩子,鼓勵他伸手把球接住並推回給家長。
難度設置:A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孩子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B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孩子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給予: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元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孩子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撤銷幫助的程度。
4. 能2步1級上樓梯;(1-2)
訓練目的:訓練平衡力、協調及獨立行走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腳上一級樓梯,然後把左腳踏在同一梯級。
難度設置:A扶著扶手或家長的手踏樓梯;B獨自踏樓梯;
幫助給予:開始時,家長可站在上一級樓梯上,伸出雙手協助孩子並同時給予口頭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乾果放在樓梯上,等孩子踏上後給予獎勵。注意開始時可在每一梯級放乾果,逐漸地,只在幾級樓梯或最後一級樓梯上才放。不論孩子如何哭鬧,要堅持讓孩子配合才能給予獎勵物。
.
5. 能彎腰並用手觸摸腳指6. 頭5-10次;(1-2)
訓練目的:增進身體的柔軟度及體能。
訓練要求:在孩子的腳趾頭上分別貼一貼紙,讓兒童彎腰揭下。
難度設置:A開始時先讓孩子把腳放在矮凳或最後一級樓梯上嘗試並且只揭1-2張貼紙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後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張貼紙。
幫助給予:家長需要在孩子旁邊或身後協助,用雙手輕壓孩子的雙膝,如孩子無法同時彎腰及伸直膝蓋,可讓他扶著桌子的邊緣進行嘗試。
7. 會走上、下傾斜約15度的小斜坡;(1-2)
訓練目的:重心、平衡、膝蓋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訓練要求及幫助給予:上斜坡:開始時家長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著孩子的雙手協助;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可站在其身後,只在他有需要的時候推或扶持孩子前進。下斜坡:開始時家長站在孩子身後,雙手從孩子雙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勵他扶著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純熟後嘗試在他雙手放置兩件小玩具,讓他在不用攙扶的情況下下斜坡。
難度設置:A走上斜坡;B雙手拿物走上斜坡;C攙扶下下斜坡;D獨自下斜坡。
8. 能倒走3-5步;(1-2)
訓練目的:空間概念,協調身體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能沿著一條直線倒退著走路。
難度設置: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隨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後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線倒著走;C要求孩子獨立地沿直線倒著走。
幫助給予:1 如果孩子開始時不領會,需要給予身體指導,如:一人在前面扶著他的雙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後輪流擡起他的左右腳往後移。2 偶爾地給予身體協助。
9. 擦背遊戲;(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給孩子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10. 呵癢癢;(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家長用手撓孩子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皮膚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對其全身肌膚輕輕地撫摩,等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地把時間延長。
難度設置: ——
幫助給予:——
11. 刷子脫敏;(1-2)
訓練目的: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訓練要求:家長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觸覺防禦性較少的部位,然後漸漸過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腳的部位,先刷腳趾、腳跟、然後漸漸過渡到刷腳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復地嘗試,直至孩子習慣這種觸覺刺激。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12. 陽光隧道;(1-2)
訓練目的:調節前庭感覺系統,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訓練要求:讓孩子俯臥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
難度設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讓其在隧道四周玩耍並觀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讓孩子觸摸和搖晃隧道,培養其興趣和消除恐懼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給予食物強化,爸孩子喜歡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裏,鼓勵孩子爬進去拿取食物;C 讓孩子邊爬邊推一個中型球前進。
幫助給予: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請以鼓勵、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不要強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效果適得其反。使用食物強化事要注意逐漸撤消。
13.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訓練目的:發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目測物體的速度的能力、反應能力),發展大運動——手部肘關節和手臂的活動能力。
訓練要求:孩子和家長分別站在1米的距離內,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時要有另一成人協助孩子的動作。
難度設置:A 在一定範圍內接球;B 聽從口頭指令去把球撿回指定地點。
幫助給予:儘量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己接球,必要時給予口頭提示或身體指導。如果孩子對指令沒有反應,需要加以身體指導及口語提、手勢提示。
15. 能在協助下對牆推球和接球;(2-3)
訓練目的:手臂的運動能力/手眼協調
訓練要求:讓孩子雙手抱著中型球,頓在地上用雙手把球往牆角推。
難度設置:A開始時離牆的距離要在一步以內;B逐漸拉大離牆的距離,並要求孩子借助牆壁的反彈力接住彈回來的球。
幫助給予:手把手的身體協助;逐步撤銷。
16. 能推著物體向前走2 -3米;(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手臂推的能力;因果關係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動作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會發聲的“鴨子杆”或類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裏,讓他向前推行。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鴨子杆”通過)。
幫助給予:身體指導(即手把手地教)並不斷地用口頭提示和身體接觸來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運動軌迹,給孩子模仿玩具發出的聲音;轉彎時告訴孩子正在轉彎並用手糾正、幫助他轉彎的方向。
17. 拉物走2 -3米;(2-3)
專案要求:在一會發聲玩具車上系一條約50公分長的繩子,在繩子上纏一個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讓孩子拉著往前走。
難度設置:A 繞大圓桌子; B繞2張距離1米左右的凳子; C繞3-5張不同距離的凳子(注意凳子擺放的距離要足夠孩子和車子通過)。
幫助的給予:
A 手把手,並不斷用語言提示看身後的車子的運動軌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8. 單手投中型球;(2-3)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一定的距離外把球單手投入球籃中。
難度設置:A只在半步的距離外嘗試;B在1米左右的距離外把球投入球籃;C投5次有3次中爲通過。
幫助給予:1 開始時給予足夠的身體協助並鼓勵孩子獨立嘗試;2 只在孩子犯規時給予口頭提示。
19. 能把靜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2-3)
訓練目的:發展大運動——腿的伸展能力,發展眼、腿的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一直徑10公分左右的軟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讓孩子踢球。
難度設置:A 踢向前方1米遠的距離;B 踢向前方1米遠距離的物體。
幫助給予:A 口頭提示+身體指導+語言提示;B 身體指導;C 偶爾的身體指導+語言提示。
20. 單手扶欄上、下樓梯,21. 兩步一級;(2-3)
訓練目的:
訓練要求:DS BOOK
難度設置:
幫助給予:
受不了了啦!再也受不了了啦!~
我不想變成瘦不了一族~
自從兒子斷奶以後,我的身材就越來越變形!
以前ㄋ,老是聽人家說餵母奶會瘦的快,身材回復的快~
的確也是如此,但是我完全沒想到!
斷奶不是兒子的惡夢,而是我的!
我從來都沒想過我會這麼胖!
從小都是聽到人家跟我說,好羨慕喔!你都不會胖!
孕前的身高約莫157,體重ㄋ!最重也不會超過44公斤!
腰ㄋ~穿24的還鬆鬆要繫皮帶!
這陣子只覺穿衣服怎麼越來越緊,越來越難看!
完全不自知,已肥到不像樣!
直到昨天,姊妹們興起拿起皮尺再量,我才發現,我竟然是家裡最胖的!
而且跟以前的紀錄,差了非常多!
難怪,上個星期,跟姊姊去逛街,我直接下意識拿了24吋的牛仔褲去試穿!
結果,店員看到還很含蓄的跟我說,那是24腰喔~
我還回答:對ㄚ,我就是要24腰的ㄚ!
怎知,是店員不好意思跟我明說,當下,我還覺得這個店員很奇怪ㄋ!
唉~
所以,受到一連串的打擊,我決定了,在這宣誓要減肥啦!
希望,可以有警示的效果!
今天是第一天,等下要拿出惡魔尺兩尺寸,好做紀錄!
今天買了瘦身霜,剛才擦了,還好是我可以忍受的狀況!
非常時期,就得要努力了!
唉!我不想再胖了啦!
有誰要跟我一起努力ㄋ!我們一起督促彼此吧!
我要瘦啦!!
今天難得沒睡!
正在畫畫結尾時,發現怎麼天旋地轉ㄚ!
我以為我太累了,該收攤了!
結果ㄋ!越來越不對勁!
搖好久喔!
不曉得震央在哪ㄋ?新聞現在都還沒出來!
希望大家都平安!
又應了我老公說得!當氣象異常時,就容易發生地震!
我最怕地震了,希望只是普通的能量釋放!
查了一下!
終於有資料了!
2009/07/14 02:16![]() | 3.9 | 小區域 | |
2009/07/14 02:05![]() | 6.3 | 072 | |
2009/07/14 02:02![]() | 4.0 | 071 |
前幾天在開車回媽媽家的路上!
雖然我們這裡是小鄉鎮,但是,馬路上的車潮還是滿多的!
結果ㄋ!我在開車,在我正前方的不是車子,而是兩個小朋友其三輪車(腳踏車有輔助輪的那種)
在我的正前方,因為道路不大,他們兩個幾乎是騎在馬路中間!
我一直慢慢的開車他們的後方!
可是開了一段距離,我發現,這兩個小朋友好像完全不自知自己在虎口上!(難道不知道該在路邊ㄇ?不知道馬路如虎口ㄇ?)
實在有點看不下去,我輕按了一聲喇叭!想要警示這兩個小朋友,注意自身的安全!
沒想到其中一個小女生約莫3-4歲吧!因為看他的體型判斷!
竟回頭說:叭你個頭!當下我錯愕!
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麼小的小朋友ㄟ!
還好坐在身旁的DD沒注意到!
分享一篇文章,讓你可以不用在像我一樣錯愕!
我知道,有時大人也會有情緒上的反應,口出穢言,但是,適時的給小孩教育!
我想這應該也是重要的!請不要忘了,父母的身教與言教對小孩的影響喔!
也許,我們可以更加油!
(媽媽說,不好的不要學唷!嘻嘻!非禮勿視唷!)
----------------------------------
罵髒話-引用陳安儀筆下的人生
星期假日,我帶孩子們出去玩,女兒碰到一個大她一點的小姊姊。女兒對於比她大的孩子,總是很有興趣,於是,沒多久,兩個人就玩在一起了。
玩了半晌,眼看天色不早,於是我驅車帶孩子回家。一上車,女兒就臭著一張臉,對著蹦蹦跳跳的弟弟大聲說:「你不要吵我!我心情不好。」
我手握方向盤,聞言問道:「怎麼啦?剛剛不是玩的很開心嗎?」
女兒聲音哽咽了:「媽媽,剛剛那個小姊姊罵我很難聽的話。」
我一怔:「她罵妳什麼?為什麼罵妳?」
女兒扁嘴開始啜泣:「我不知道她為什麼罵我,我沒有做什麼。她罵我.....媽媽,我不要說。」
我追問:「沒關係,妳告訴我,她罵妳什麼?」
女兒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她....她說我好.....好.....媽媽,妳說過那個字很難聽,不能講。」
我意識到情況有點嚴重,於是將車子在路邊停靠。轉過身,我幫她擦掉眼淚,好言安慰:「妳講,沒有關係。」
她「哇」的一聲哭得更大聲:「媽媽,她說....『妳好賤!」
我一陣愕然。
的確,我是告誡過孩子,「賤」是一個很嚴重的罵人字眼,跟王八蛋、放屁、去死.....等等一樣,是一個不好聽的罵人話,不能夠拿來對別人說。乍聞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竟然出口罵人「妳好賤」,我也楞住!
「那妳真的不知道她為什麼罵妳嗎?」
女兒再度搖搖頭。我回想了一下剛剛玩耍的情景,也想不出有重大衝突的理由。突然想到,現場還有其他小孩,好像有看到她在兇弟弟。於是,我接著問:「那她也這樣罵別人嗎?」女兒點頭:「有。她也這樣罵她弟弟。」
我一面在包包裡找出一張濕紙巾,遞給女兒擦擦她哭的眼淚鼻涕齊流的臉,一面很快的在腦海裡想了一想。
「我想她這樣罵妳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她真的為了什麼事很生氣。」
「第二個原因,是她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很難聽的字,也許她的家人常常拿『你好賤喔!』之類的話來開玩笑,所以她並不知道這句話不好聽。因為她不但拿來罵妳,也罵自己的弟弟,對不對?」
女兒聽我這樣說,稍稍停止了哭泣。
「所以,她這樣罵妳,不代表妳真的就是她所說的。妳不用難過。」
女兒點點頭。但,我覺得,事情不應該就這樣結束,好像還少了一些什麼。
「但是,媽媽比較想知道,妳聽到她這樣罵妳的時候,妳很生氣,但妳有沒有說什麼、做什麼?」
「我沒有說什麼。我就走開了。」女兒回答。
「妳有沒有告訴她,妳不喜歡她這樣罵妳?而且『妳很賤』是一句很難聽的話?」我接著說:「如果妳告訴她之後,她就道歉、或是沒有再這樣的罵妳了,我想她就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因為她以前就習慣這樣說話。那麼,你只要記得,不要跟她學這樣說話就好。」我停了一下,繼續說:「但是如果妳已經對她說得很清楚了,她仍然繼續不停的惡意罵妳,讓妳很不舒服,那麼妳就可以告訴她,妳不想再跟她玩了,然後離開,對不對?」
女兒點點頭,表示接受我的說法。
我問:「那妳下次遇到這種狀況,妳敢問清楚、再決定要不要跟她玩嗎?」
女兒「嗯」了一聲。
我看著女兒哭得腫腫的眼睛,有點心疼:「那妳現在還覺得很傷心嗎?」
女兒抽抽鼻子:「還好啦!」
於是,我扭開音樂,繼續回家的路程。五分鐘後,我聽到後座傳來均勻的呼吸聲,哭累的她,已經睡著了。
一邊開車,我心裡,不斷的轉著念。孩子漸漸長大,慢慢的,許多同儕相處的問題,也會漸漸浮現。一兩歲的時候,出外玩耍遇到小朋友打人,我們可以把幫他把別的小朋友拉開;但總有一天,他必須要自己學會去面對這個世界。我想到「經典老爺車」裡的劇情:當幫派壓迫男孩加入的時候,作為一個長輩,你能夠幫忙他多少次?雖然眼看他被揍、被煙燙,於心不忍,但,如果孩子的內心夠強壯,就算強權欺侮,生命受到威脅,但他仍然不會同流合污。總有一天,他會發展出一套生存方式。
我想到前兩天看到暗巷裡,偷偷抽煙的國中生;也想到前一陣子朋友目睹躲在校園廁所吸毒的年輕人。在學校輔導室上心理課程時,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無法一輩子掌控孩子選擇朋友,也無法掌控環境,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為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識。」
有一次,有個媽媽問:「我很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可是我兒子偏偏就喜歡跟班上那個功課不好、滿口亂七八糟不知道講什麼的小孩在一起!該怎麼辦?」
老師當時回答我:「我們要幫助孩子先把自己『長好』,他就不會被別人所影響。」意思就是,為孩子豎立價值觀、讓他知道他不必為了交朋友而犧牲他自己的看法、價值,那麼,即使他跟一個我們眼中的壞朋友交往,孩子也不一定會學壞。
壞話、髒話、狠話、沒禮貌的話,孩子口中的話,是大人活生生的一面鏡子。在責怪孩子之前,或許我們該先好好審視自己。愛他、陪他、保護他,孩子身邊的一切,終究是他要自己面對。與其在為孩子營造無菌環境,不如先幫忙他培養好的抵抗力。灑下價值觀的種子,孩子心中自會開出小小的花,將來這顆無價的果實,才能夠陪伴他一輩子。
引用文章http://anyichen.pixnet.net/blog/post/22467469
中午,接到一通2姊打來的電話。
於是ㄋ,我開始準備好行囊,準備帶兒子去體驗一下過年的感覺。
苗栗火旁龍-炸龍,我們來囉!
老實說,以往只有在電視新聞上的介紹看過,完全無關痛癢。
說這個炸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唉!無知的我,卻渾然不知!
我還以為只是單純的舞龍舞獅再加上一點點的鞭炮!
好吧!你笑吧!你可以盡情的笑!
我承認,我笨!!誰叫我不好好瞭解台灣的民俗!
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5點多就到了現場。
真的還滿早的,這是無知一!不知道炸龍是越晚越熱鬧!!
我們跟攤販擺攤準備的時間一樣早!!
一行人ㄋ!還買了一堆吃的,大包小包,彷彿來這邊看電影一般。
不過,在逛攤位時,發現了,奇怪,今天還滿熱的阿!怎麼有人在賣飛官帽(就是那種毛茸茸的可以遮到耳朵的那種帽子)或是一堆各式各樣的帽子-恩,這是無知二。
甚至還找了個最前面的位置,堤防的斜坡上(恩,第一排)
我還在沾沾自喜,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早到還是好的,位子也挑的好,最前面!唉呀!這是無知三啦!
終於時間快到了,開始一連串的熱舞與介紹炸龍的選手們!
總共有15支隊伍,好多喔!
這時,寶貝兒子已經被震耳的音樂生感到不對勁,直說:媽媽,我們回家看好不好。
剛好,主持人也介紹活動即將開始,於是ㄋ!我安撫的寶貝兒子,說好,看完這個就回家。
兒子也終於答應。這時ㄋ,我滿意的四處張望,奇怪的是周遭的觀眾們,紛紛拿起了口罩與帽子,武裝了起來。
我還在想,有這麼誇張ㄇ?不過是放放煙火嘛!!
而這時的我穿著圓領針織衫(好ㄌ加在沒穿短裙說),兒子ㄋ最外面穿著他心愛的小紅帽背心。
沒想到,馬上給倆我一個超大的震撼教育。
震耳的鞭炮,滿地飛舞,往我們這裡不斷的飛濺!
一箱箱的鞭炮(不誇張,是用箱計算),不斷的被火點著,不斷的往四方四處逃竄!
不幾秒的功夫,前方都是煙霧瀰漫,鼻子聞到的都是煙硝味,耳朵只聽到轟轟作響。
天那!逃命來去。偏偏我們在第二排,(好險,剛才那一群人在我們前方席地而坐,要不然,我的腳邊就是鞭炮了)在前方就是滿地飛舞的鞭炮與龍。
後方就是高高的階梯,階梯上也滿滿都是人,往哪逃阿!哪有路可逃!!
於是ㄋ,馬上發揮母親的本能,一把把兒子往側身挪,我用背部擋著他,不少的鞭炮飛起來彈到背部!
要命啦!哪顧著以前少女的害怕(現在是老媽子了啦)!只一個念頭,抓緊著兒子。
兩手拼命幫兒子摀住耳朵(這下萬一被嚇到,怎麼跟孩子的爸交代阿)
突然間,看到一線署光,在我們後方(第三排)的一個婦人,也被震耳的鞭炮嚇到連忙落跑。
我們三個糊塗媽媽,連忙抓著自己的小孩,往後挪坐上了階梯上(不要問我,三個大女人怎麼有辦法抱著小孩幾在一個婦人離開的位子上,這就是當危險發生時,就是有辦法塞的下去)。
而在我前方被炸到不行的媽媽帶著一雙子女,連忙遞補上我的位子。
只看見,這幾個糊塗媽媽,馬上當起了盾牌。
可憐的,我隔壁的阿伯頓時變成我的靠山!躲在他的背後。
後來,阿伯身旁的友人起身,還把我嚇了一跳,以為阿伯也要離開!
連忙跟他說,阿伯你不可以走喔!要當我的靠山啦!
唉!我們母子倆狼狽的模樣,讓正後方觀賞的年輕人及身旁的阿伯,笑到不行。
誇張的是,後,連攝影記者也跑來照特寫鏡頭。昏倒!!
(大姊的女兒還被採訪ㄋ!但是會不會播出真的無知影,因為實在都聽不到聲音啦,一點都不誇張,我大姊只坐在我隔壁的隔壁)
那時,我看大家都只能以表情來說話了。
啥?肢體語言,別傻了,我的手根本沒空。
我的耳朵早失去作用,只聽到不斷的嗡嗡聲(因為我只有兩隻手,摀住兒子,就沒有手摀住自己了)
看到身旁的姊姊們,早已一邊倒(哈哈,因為也沒手摀住自己,只好將耳朵僅靠著旁邊的肩膀)
天哪!只能說炸龍,我看是我們被龍炸!
這張照片,是終於第一階段炸龍結束,天空要放煙火時,才發現沒有拍到照片,拿起相機對著天空煙火拍的。
你看看,那個煙霧瀰漫,就知道,我們在戰火下生存的感覺了!!
不過,這個煙火真的好美!
終於第一階段的煙火與炸龍結束,不囉唆,這浩浩蕩蕩的一行人!
急忙帶著小孩,逃命去啦!
不趁這空檔逃走,等下可就要逃又無路可逃了(也趕緊跟笑到不行的旁邊年輕人與阿伯倒聲感謝!就趕緊落跑了)。
走回程的路上,抬頭猛一看,真是嚇人,提防滿滿都是人(難怪,主持人說今天湧入10萬人次)
在路上測試兒子的反應,恩!還好,耳朵都還聽得到。也還好沒嚇著他!!
問他下次還要不要來看,他連忙說,不要看,好可怕,碰碰碰的,還手舞足蹈起來表演。
雖然,現在已經3點多了,兒子早已呼呼大睡!一臉沒事樣!!
但是,我彷彿還依稀聽見鞭炮的震耳的轟轟聲。
不過,這真的是個不錯的經驗,唉!奉勸大家阿!要做好萬全準備啦!
不要像我傻傻的啥事都不知!!哈哈
來看一段今天第一階段的煙火吧!這要感謝我後方的情侶,幫我拍的,我ㄋ!兩手還是摀著兒子的耳朵( 因為不時餘炮還在我們的腳下發作著)
">看影片去!
體驗一下囉!
剛才閒逛,發現了這個,恩!看來又是一個好用的東西唷!
分享給大家囉!軟體名稱】﹝幼兒教學﹞練習注音符號拼音【檔案格式】:exe
【檔案大小】:4.73MB
【程式語言】:繁體中文
【軟體分類】:[教學類]
【軟體簡介】:
基礎發音+練習注音符號拼音~ 送給入學一年生及外國朋友囉 !!
要玩的朋友請按囉 ! http://down.gogobox.com.tw/tina1234/f28q
或 http://www.4shared.com/file/29506869/d274402e/_online.html
最前面畫面按魚骨頭進入以下畫面, 選要學習的注音符號 ! 若選小飛機可bye bye離開...
按綠色按鈕會發音給小朋友聽聽練習.....最棒的有拼音發音+四聲及輕聲
這是按小花進入的畫面, 選要學習的注音符號 ! 若選小房子可到前面選單
選小蝸牛進入最基礎發音接龍 .....
這個作者,我想很多媽媽應該有敗讀過他的作品!
這是他新發表的一篇文章!
讓我看了心有戚戚焉!
最近,老是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說我敏感也好,但是,我不想我的寶貝受傷!
父母的錯,不該讓小孩承受!
再多的是非,我也不希望當成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
因為,我會受傷,更不要談我的寶貝。
小時候,長輩的無心之話,一段玩笑話:你沒有長輩疼愛,你不是你家的小孩。
影響我的成長過程,我叛逆,我脾氣壞,甚至一度想離開家裡。
直到歷經了人生中許多的挫敗,重新找到,深刻瞭解到家人。
父母的耳提面命,換來的是我負面的解讀。
所以,往往走了許多的冤枉路。
但,活到今天,我不怪誰,因為我甘願受。
從以前到現在,就算歷經了人生中的失敗。
我也重新振作,一切都是我覺得人生必須為自己負責。
但是,現在我不想讓我的小孩面臨到這樣的問題。
這是媽媽的選擇,跟小孩無關。
我有時真的很想大喊:請不要把莫須有的罪名掛在我的寶貝身上。
父母的問題,請讓他僅於大人,一切都跟他無關。
誰沒有過錯,請不要將父母的過錯以放大鏡來觀看。
對小孩,公平ㄇ?
也許,說者覺得無關痛癢,甚至覺得出自關心。
但,對我而言,這是傷,這是痛。
你的關心,也可以換個方式,我們將會更感動。
-------------------------------------------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即使我們只是隨口說說,好像無關痛癢,但是不好聽的話,不論大小,
孩子如果輾轉從他人口中聽到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即使只是一句
「我看她在公婆面見的人緣不怎麼好」,都會讓孩子當下的心情「由晴天轉陰天」。
我們不是愛孩子嗎?為什麼隨口說出來的話卻只是讓孩子的心情不好呢?
「都已經這麼窮了,為什麼還要生第二個孩子?」許多讀者媽媽心有戚戚焉地對我說,
「當初懷了老二後,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罷,還常常罵我沒事生這麼多孩子幹嘛?
心裡實在很不是滋味。好像我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
我實在是弄不懂?父母的頭殼是糨糊做的嗎?
還是只要孩子一長大,我的頭腦也會變成糨糊呢?
明明看著自己的寶貝,生活已經這麼辛苦還是勇敢地懷了第二胎,
即使我心疼她的辛苦,不是更應該給與全力的支持嗎?
「胎兒都已經懷了,肚子都已經大了,甚至有的都已經長到兩三歲了」,
父母還說這些話,頭腦不是糨糊是什麼?
孩子要的不多,沒有實質的支柱也沒關係,為什麼還淨說些叫人喪氣的話呢?
「工作能力差。」
「錢賺這麼少。」
「小氣。」
「懶惰。」
「不會教孩子。」
「不會做人。」
「你家好髒。」
「先生怎麼照顧的?照顧到跟別人跑了。」什麼?
孩子都已經失婚了,這樣惡毒的話,父母都說的出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孩子還小時,需要父母的教導;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
為什麼父母開口閉口還是用對三歲小孩子的態度,對著可能已經三四十歲的人說話呢?
中國人的孩子,到底是幾歲才算成年呢?
如果你現在想的是:等孩子長大後,我一定不會批評孩子。
那就等於是告訴自己:你的想法很難實現。
因為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良好的溝通模式,
而是習慣隨口批評孩子的話,這個模式將會延續一輩子;
或是等孩子長大後,父母還是惡行不改,但孩子只好練就一身「充耳不聞」的本領。
你以為「充耳不聞」的功夫很容易嗎?
如果今天批評來自於別人,當作沒聽到可能不難(其實都不容易),
何況來源是自己的父母呢,鮮少有孩子可以完全不在意父母的批評。
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意呢?
又有哪一個孩子,聽到父母的批評,心裡會是高興的呢?
不管那個孩子是三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
不要騷擾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樂的。
不要隨口說孩子的壞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
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壞的德行,如果是人後呢?
別以為孩子沒聽到,因為它一定會傳到人前。
隨口批評,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更糟的人生,不會更好。
* * *
「弟弟的角蛙,死了。」爸爸下班一進門,媽媽馬上與之報告每日家庭重大訊息。
「籠子裡不能放什麼外面亂七八糟的泥土啦。」爸爸一口咬定「角蛙死因」。
他是個溫厚之人,對孩子說話平和,甚少提高八度音。
「這話不要跟他說。」媽媽馬上提醒爸爸。
孩子養的的東西都已經死了,我們又不是法醫,隨亂猜測,不是更傷孩子的心嗎?
所以爸爸沒說。可是其實,這話媽媽白天已經說過了。
嗚……我明明知道不能說,可等跟孩子討論「角蛙之死」時,
卻又忍不住提到泥土云云,弟弟只是默默地說了一句:
「你的意思?就是我害死的。對不對?」
媽媽錯了,對不起。
媽媽以後會盡力,不要用這些無謂的話,來騷擾孩子的人生。